突出政治属性 聚焦主责主业
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审计担当作为
——2023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
审计工作报告解读
发布时间:2024-08-23
来源:市审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8月10日,受市政府委托,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成阳向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作了《关于2023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一年来,全市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推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为纲领,完整、准确、全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反映在今年审计工作报告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政治机关属性,始终把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政治统领
一年来,全市审计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紧扣自治区两件大事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谋划开展审计,做到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覆盖到哪里。审计工作报告“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是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遵循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开展的,着重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财政领域的落实情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审计”是坚持围绕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的,把揭示风险隐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审计预警风险、促进风险防控的作用;“重点专项审计”是坚持围绕各地区各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的,着力反映在办好“两件大事”、落实重大政策存在的问题短板;“重大项目重点民生资金审计”是坚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的,着重反映关于人民至上理念落实情况;“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坚持围绕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加强对权力制约,着重反映各地区各部门领导落实政策、促进发展的成绩与不足;“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是坚持围绕关于国有资产资源的重大安排部署,推动规范和改进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开展的,重点揭示企业和自然资源资产等国有资产资源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隐患。
二、聚焦主责主业,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
一年来,审计机关立足经济监督的职责定位,注重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沿着研究型审计这一必由路径,将审计质量提升作为贯穿审计项目全链条的系统性工程,以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一是把立项当课题研究。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吃透党中央战略谋划和政策意图,遵循上级审计机关项目立项方向,立足本市实际找准审计工作着力点,科学精准立项,从审计项目计划源头着眼,全面提升审计质效。如,今年安排审计项目时,围绕回应民生关切,安排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专项审计调查,围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安排林草资源管理保护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围绕助企纾困解忧,安排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审计调查。二是把问题当课题研究。围绕揭示最严重、最突出问题的工作目标,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及面揭示问题,深入系统研究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如,“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审计”中指出了各职能部门工作统筹推进力度弱,在服务企业和群众、履行监管及执法职能等方面存在短板,导致项目推进缓慢、资金管理效益差等突出问题。三是把建议当课题研究。审计查出问题只是一个开端,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审计建议如同体检后开的“药方”,只有“对症下药”才能确保“药到病除”,最终发挥审计成效。今年审计工作报告提出的3条建议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不遗余力抓预算约束,科学把握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是针对代编预算未按规定期限下达、转移支付资金下达较慢、无预算超范围支出等问题提出的;“凝心聚力抓政策落实,始终坚持要求与执行的高度统一”,是针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民生实事政策、林草资源管理保护等项目实施过程中查出的政策未严格落实或有差距、政策红利未得到有效释放等问题提出的;“尽心尽力抓履职尽责,推动实现服务与监管的有效融合”,是针对项目审批验收等监管职能有待加强、规划或方案清单缺失等统筹协调措施不到位、数据统计等工作打折扣等问题提出的。
三、全力提质效,加强财政管理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始终把保障财政资金合规安全高效使用作为看家本领,念好“紧箍咒”、敲响“警示钟”,切实把国家的钱看好并推动用好。在组织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揭示了预算编制精细化程度不高、未足额收取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绩效审核监管把关不严等问题;在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中,揭示了基金审批监管、募集、管理等多个环节程序不规范、募集资金实际到位率不足、应缴未缴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等问题;在院校重点资金及债务管理情况专项审计中,揭示了收费收缴工作管理不规范、专项资金支付进度缓慢、资产记录不完整等问题。
四、全力惠民生,加强重点民生审计监督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看好和推动用好民生资金、落实好民生政策、办好民生实事作为审计最大的为民情怀,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突出抓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民生实事推进落实、社区经费使用及社区建设等项目审计。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审计中,揭示建设规划或方案清单缺失、建设资金筹集不足、审批工作滞后、改造资金闲置或挤占挪用、部分项目未按期开工或进度慢、项目审批验收等环节不合规等问题;在民生实事推进落实审计中,揭示部分零工市场、养老机构等闲置或利用率低,残疾人意外险等政策未能应享尽享、“三支一扶”人员经费等未能保障或被挪用等问题;在社区经费使用及社区建设服务情况审计中,揭示社区帮办代办事项未获经费保障、综合服务设施面积未达规定标准、专项资金滞留等问题。
五、全力稳增长,加强重点专项审计监督
围绕促进和实现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关注重大政策落实落地情况,从政策实施到落实进行全流程、全链条跟踪监督,揭示不良苗头和有害倾向,确保国家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促进我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提高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和成色。重点开展了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国家和自治区稳经济一揽子、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等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在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审计中,揭示了无用地备案手续开工、建设内容未达到设计标准、项目进度缓慢导致资金滞留、未制定工作规划方案等问题;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中,揭示了应退未退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应承担未承担中介服务费、应返未返工程质量保证金及工会会费等问题;在国家和自治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中,揭示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应缓未缓或应免未免等问题;在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审计中,揭示了补贴面积申报审核不严、资金滞留“一卡通”专户、补贴对象判定不精准、补贴计算基数不统一等问题。
六、全力促规范,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部分关键岗位的权利运行还不够规范,审计机关继续发挥反腐“尖兵”和“利剑”作用,强化审计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积极开展旗市区、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关注政策落实、经济风险防范、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揭示了重点工作推进缓慢、破除以药补医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执行不到位、未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
七、全力护生态,加强资源资产审计监督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巩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积极开展全市森林和草原资源管理及保护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开展部分旗市区党委政府履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揭示森林覆盖率指标未完成,部分林地、耕地和草地权属及用途不清、生态治理项目及相关资金管理使用不严格等问题。
八、“治、防”结合,权威高效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审计整改要动真格,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意见》,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一是压实整改主体责任,注重实效。各被审计单位严格落实整改主体责任,明确“第一责任人”,切实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深入分析问题缘由,找到“病根”精准施策,逐项整改、逐项销号、逐项达标,确保审计问题整改动真格、见真章、有实效。二是优化协同联动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继续推动构建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整改工作格局,紧盯整改未到位的问题,强化审计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机制,同向发力抓问题整改,形成问题整改叠加效应。三是审计机关强化责任担当,坚决落实好督促检查责任,加强对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审核把关,严格标准、严格要求,推动整改单位从堵塞制度漏洞、清除机制体制障碍上研究解决措施,做到触动根本、见效长远。至2024年6月,针对2022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已整改3.14亿元,制定完善规章制度42项。
下一步,市审计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加大对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力度,全面整改情况将于明年适时依法公告。